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>创意策划>广告杂烩>详细内容
危机公关时永远不要对记者说“无可奉告”
作者:于清教 时间:2008-11-25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危机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2008年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,我进一步总结后发现,成功是不同的,但失败是惊人的相似。最近一直在关注美国通用、宝洁等案例,近期也将推出“搞死大企业的十大战略”,也请关注(今天有个案例就是国美此次事件新闻发言人的录像,大家不妨关注)。我对一些事件的看法不是立即发表评论,也不会去搜索别人的观点来证明自己,而是等待真相,等待更客观的事实,因此对于国美事件不做任何评论,关注因果的媒体可以到人民网我的专栏查询,谢谢不接受任何关于此事件的采访。
另外12月初,国际航空报的专栏文章《商业生态文明还有多远?》也是不错的借鉴。但是否能给您提供启发和帮助,也是清教所思。在本文后面,我也推荐了几个启发式的文章,案例部分大多省略,有读者希望多提供案例分析,期待日后自己能够把关注的学习总结与各位分享,多提宝贵意见。
危机一旦爆发,你就别想瞒住任何实情,因为媒体总是会发现的。说实话,赶紧说,说明白!
一个基本原则:不在于你说什么,而在于你怎么说。新闻发言人的一条“金科玉律”是:永远不要对记者说“无可奉告”。
两个核心:新闻发言人在危机面前不一定力挽狂澜,却是处于危机中的企业与公众、媒体、政府交流最合适的桥梁和纽带;新闻发言人不一定拯救整个企业的危机,但至少可以为对化解危机争取更多的时间与信任。
五个准则:态度诚实、信息公开、前后一致、信息清晰、备有预案。
五个错误:试图糊弄公众,轻描淡写事实真相;甩脱责任;自我辩护;任其发展,盲目乐观;试图控制舆论。
六种素质:一是要知晓全局,要充分认识全局的形势,善于站在很高的高度上与公众对话,对国家、经济等政策了如指掌;二要详知实情,要知道新闻事件本身的实际情况,还要知道针对事件的社情民意、舆情动态和可能面临的下一步媒体追踪或传播危机,做到心中有数、随机应变;三要善于应对,要把握分寸,讲究艺术,因势利导,努力把希望报道的消息传播出去;四要恪守纪律,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,注意维护国家的、集体的、企业的利益并塑造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;五要精通业务,技巧熟练,心理素质好;六是一定要冷静、理性、坦诚、包容,特别是在电视镜头前要注重自身的形象,注意细节,注意肢体语言。
八个不要: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,不要使用行话或缩略语,不要妄加推测或猜想,不要把你个人的平台作为公司的平台,不要争辩,不要重复你负面的信息,不要说“无可奉告”,不要对传言加以评论,不要肆意攻击竞争对手。
最后与您分享一个故事:
禅者与蝎子
一个禅者在恒河边打坐时,听到挣扎的声音。睁开眼睛一看是,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挣扎。
他伸手把它捞上来,被蝎子竖起的毒刺蛰了一下。
他把蝎子放到岸上,继续打坐。
过了一会儿,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。睁开眼睛一看,蝎子又掉到水里了。
他又把它救上来,当然又被蔗了一下。
他继续打坐。
过了一会儿,他又有了相同的不幸遭遇。
旁边的渔夫说:“你真蠢,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蛰人吗?”
“知道,被它蛰三次了。”
“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?”
“蛰人是它的本性,慈悲是我的本性。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。”
这时,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。一看,还是那只蝎子。他看着自己肿起来的手,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毫不犹豫地再次向它伸出手来去。
这时,渔夫把一个干枯的树枝递到他手上。禅者用这根树枝捞起蝎子,放到岸边。
渔父笑着说,“慈悲是对的,既要慈悲蝎子,也要慈悲自己。所以,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。”
故事的哲理
善良的人和领导者的一个共同点,就是自己的一片好心往往遭遇冷遇甚至践踏。抱怨吗?抱怨改变不了那些恩将仇报的人。放弃吗?因为别人的错误和背叛而放弃自己的本分乃至理想,是平庸沉沦的开始。一个有愿景有成效的领导者,就在于他不走极端,而总能找到合适的“枯枝”来拯救“蝎子”。做事的方法往往比事情本身更重要。